来源:发布时间:2024-10-12 作者:点击: 次
寒露至,秋意浓。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的重要时期。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便是寒露的到来。此时,气温显著下降,地面上的露水开始凝结成霜,预示着冬季的脚步越来越近。在这个时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添衣保暖,还要特别警惕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1.气温骤降与免疫力的关系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这种能量消耗往往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我们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特别是那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在这个时期患上感冒。
2.昼夜温差大与身体适应能力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中午则相对温暖。这种温差的急剧变化使得身体难以迅速适应,容易引发感冒。因此,早晚外出时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影响
寒露时节,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变得干燥。干燥的空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其失去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能力。同时,干燥还容易导致喉咙干痒、干咳等症状,为感冒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
(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的鉴别要点。
2. 汗出
(1)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
(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
3.咳嗽、咳痰:咳嗽的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用药后反应: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为虚脱,立即就医。
1.室内环境: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避免潮湿。
2.咳嗽咽痒: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的场所,病室内禁止吸烟。
3.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肾上腺等;配穴:内鼻、耳尖、咽喉等。
4.穴位按摩和灸法: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等;配穴:风寒型加外关、风池;风热型加印堂、合谷、少商。
5.刮痧疗法:主穴:风池、合谷、百会、曲池、列缺。配穴:鼻塞不通者配迎香;咽痛配尺泽;热甚配十宣;头痛甚配百会、太阳(双)、印堂。
6.拔罐法:取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阙等穴,每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饮食以清淡稀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饮水,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厚味、荤腥食物。
1.风寒感冒 宜食发汗解表之品,如葱、姜、蒜等调味的食物,或饮生姜红糖水热饮。食疗方:姜葱粥、紫苏粥。
2.风热感冒 宜食清淡凉润助清热之品,如秋梨、枇杷、藕、甘蔗等,可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等。食疗方:黄豆香菜汤、银翘粥(金银花、连翘、芦根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同煮)等。
3.暑湿感冒 宜食清热解表、祛暑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鲜藿香或佩兰代茶饮等。食疗方:荷叶粥、绿豆粥等。
4.气虚感冒 宜食红枣、牛奶等温补、易消化之品。食疗方:山药粥、黄芪粥。
5.阴虚感冒 宜食甲鱼、银耳、海参等滋阴之品。食疗方:百合粥、银耳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