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素秋寒露重,养生当应季——中医专家教您寒露养生

来源:治未病科 梁梦涵发布时间:2025-10-08 作者:点击:


九月节 露气寒冷

寒露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秋分前为白露,后为寒露。此时气温更低,露的特征有所变化,故有寒露之名。该时节,南岭以北地区深感秋意渐浓之凉意,而东北、西北等地,则略感寒意。日常生活中,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养生:






科学着衣,适当秋冻




image.png



今日寒露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3 拷贝2.png




健康饮食,滋阴润燥






秋意渐浓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热软食物。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这时饮食要以滋阴润燥为主。


寒露时节,秋金敛降。此时养生,当养阳气的敛降。白色通于秋,故此时可常吃些白色的食物,比如莲藕,养血凉血;山药,能入脾肺,培土生金;莲子,善清心火,使肺安和;白萝卜,能降肺气,使阳气归根;梨,润肺生津;百合,养神补肺;白木耳,养肺补虚;洋葱,宣降肺气等等。此时暑气已退,西瓜、苦瓜等寒凉性的食物当少吃,以免寒气入腹,更伤中阳。

3 拷贝2.png




注意保暖,防寒防湿






注意保暖



到了寒露时节,天气由凉转冷,入夜更是寒气袭人。此时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生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脚若受寒,就容易感冒,而且人体正气减弱,容易反复生病。预防足部寒邪侵袭的方法很多,比如,用中药泡脚包浸泡两足至汗出,既可预防感冒,又可健身,鼓舞正气;再如,可温灸涌泉穴,涌泉为肾经井穴,肾主水,温灸涌泉可以温升肾阳,使肾水上达于肺,这样可以金水互生。

3 拷贝2.png




适宜出行,强健体魄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是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3 拷贝2.png




经络养生,调和气血


进入秋季,多数人容易出现咽喉不利的情况,不妨试试以下办法: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 寸。

做法

①点刺放血: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②掐揉: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感冒。

功效:少商穴,为肺经之穴,具有泻热开窍、通利咽喉、醒脑宁神、苏厥开窍的功效。肺怕热,喜清凉,少商穴放血,犹如将肺经上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平常经常掐揉,对于慢性咽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注意:掐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

3 拷贝2.p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