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图片来源网络,且仅用于公益宣传,如侵删发布时间:2025-02-06 作者:手麻科 梁荣法点击: 次
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但术后疼痛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在过去,人们对术后疼痛存在误解,觉得疼痛是手术必然的代价,只能默默忍受。但其实,严重的术后疼痛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睡眠、食欲,甚至干扰身体的恢复速度,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里就让我们聊一聊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并非简单的缓解疼痛,更是关乎患者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1.减轻患者的痛苦。经历手术本就是身体的一次巨大创伤,术后的疼痛若得不到缓解,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折磨。有效的镇痛可以让患者在术后得到较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有助于患者更早地进行康复训练。疼痛减轻后,患者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肢体活动、呼吸锻炼等康复项目,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3.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因疼痛不敢咳嗽导致的肺部感染,因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问题。
4.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能减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让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的康复过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2.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用于中重度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成瘾。
3.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通过局部注射或贴剂缓解特定部位的疼痛。
4.辅助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用于神经性疼痛。
(二) 镇痛技术
1.患者自控镇痛(PCA):患者通过按钮控制镇痛药物的输注,按需给药,提高镇痛效果。
2.硬膜外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麻醉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常用于腹部或下肢手术。
3.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特定神经的疼痛信号,适用于局部区域。
(一)中药治疗
1.内服中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开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2.外用中药:使用中药膏药、药膏等外敷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二)针灸治疗
1.穴位选择:选择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2.电针疗法:通过电针刺激穴位,增强止痛效果。
(三)推拿按摩
1.手法选择:采用轻柔的推拿手法,按摩患处及周围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2.经络按摩:沿经络走向进行按摩,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四)艾灸治疗
1.穴位选择:选择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2.艾灸方法: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
科学应对术后疼痛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勇敢向术后疼痛说“不”,选择科学有效的镇痛方式,开启无痛康复新旅程 ,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