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气血不足有迹可循!6大自测信号+调理秘籍,火速收藏

来源:治未病科 游潞发布时间:2025-02-26 作者:点击:


家人们,最近是不是总感觉累得不行,干啥都提不起劲?照镜子一看,脸色蜡黄,跟被抽干了精气神似的。要是有这些情况,那可得小心了,你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别慌,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气血不足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解决。





一、当身体变成"节能模式":气血是什么?


想象你的身体是部手机,气血就是电量和流量套餐的结合体。"气"负责开机运行,"血"负责安装APP。当电量不足(气虚)+流量告急(血虚),恭喜你喜提"气血不足"体验包——身体自动切换省电模式,卡顿黑屏随时发生。


二、灵魂自测:你是"气血贫困户"吗?


1.疲惫感爆棚:总感觉身体被掏空,累得像条“咸鱼”,就算睡上一整天,起来还是没精神,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2.脸色“不好看”:原本红润的脸蛋变得苍白如雪,或者像被刷了一层土黄色的漆,毫无血色,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岁。


3.心跳加速,失眠来袭:心脏时不时“砰砰”乱跳,晚上躺在床上,脑子却异常清醒,数羊数到天亮也难以入睡,还老是做梦,一晚上像演了一场“大戏”。


4.头晕目眩,眼前一黑:起身太快时,眼前突然一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眼睛也干涩、模糊,看东西都费劲。


5.女性专属烦恼:月经变得不规律,要么推迟,要么量少得可怜,颜色也淡得像水,严重的甚至直接“闭经”。


6.免疫力下降:三天两头感冒,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被病菌找上门,而且病了之后恢复得特别慢,简直成了“药罐子”。




三、气血不足,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


1.饮食“作妖”:长期节食减肥,或者挑食、暴饮暴食,再加上爱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脾胃这个“气血加工厂”可就不干了。脾胃功能受损,营养吸收不了,气血自然就供应不上。 

2.过度劳累“拖后腿”:不管是搬砖的体力活,还是烧脑的脑力活,干太多都得消耗大量气血。再加上熬夜追剧、打游戏,作息不规律,身体根本没时间“回血”。



3.情绪“添乱”:长期焦虑、抑郁、紧张,身体里的“气”就像被堵住了一样,无法顺畅运行。气不畅,血也就跟着“迷路”,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输。


 4.疾病“捣乱”:像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慢性病,就是身体里的“吸血鬼”,长期消耗气血。大病、久病之后,身体元气大伤,气血也会跟着亏虚。


5.先天不足“背锅”:有些人天生就没从父母那里“继承”到足够的气血,后天再不注意调养,就更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问题了。




四、自救指南,这些方法很有效!


1.吃吃喝喝补气血:多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菠菜、黑木耳等“补血神器”,可以煮成粥、炖成汤,或者做成小点心,美味又养生。记得饮食要均衡,别亏待了身体。


2.中药调理来帮忙: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丸等中药或中成药,给气血来个“大滋补”。


3.运动让气血动起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就像给身体“打气”,能促进气血循环,让你活力满满。 


4.作息规律很重要:23点前躺平,开启身体维修模式,失眠时播放《黄帝内经》有声书——知识催眠双倍疗效,做梦都在补气血。


5.心情舒畅气血旺:别让坏情绪影响了你的气血,听音乐、看书、旅游,怎么开心怎么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气血自然就顺畅了。


6.经络养生小妙招:

①按摩穴位:

按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血海穴属脾经,可养血活血;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能健脾益血。每个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

②艾灸:

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能温阳补气、培元固本。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1.5 寸。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7.远离不良习惯:别再过度劳累了,该休息就休息。戒烟限酒,告别熬夜、暴饮暴食,给身体一个“喘气”的机会。


气血不足可不是小事,它会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不过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轻松应对。要是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别硬扛。希望大家都能气血满满,活力四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