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妇产科 岑丽芳发布时间:2025-03-21 作者:点击: 次
▶你是否有出门就先找厕所位置的尴尬?
▶你是否有咳嗽打喷嚏就漏尿的情况?
▶你是否有盆腔脏器下坠的感觉?
▶你是否有过产后腰背痛和产后大肚腩的烦恼?
▶你是否从未享受过夫妻生活所带来的“性”福的感觉?
这些,都是女性盆底出现问题的信号!
盆底是女人的第二张“脸”,支配着日常的控制排尿、控制排便及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盆底肌犹如一张“吊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吊床”紧紧网住,因此盆底肌是网住爱情的爱情肌。
怀孕和分娩以及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下降均可导致盆底肌功能下降,出现漏尿、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痛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误区一:顺产会松,剖宫产就没事。
真相是不管顺产还是剖宫产,只要生了孩子,盆底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误区二:年轻人盆底肯定没问题
年龄可不是衡量盆底健康的唯一标准,年轻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盆底问题。
误区三:盆底损伤能自己好
底损伤一旦发生,很难自我修复,可别心存侥幸。
误区四:盆底问题只能手术,早期治疗没用
其实,70%的盆底问题通过非手术方法就能改善,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盆底康复治疗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电刺激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kegel(提肛运动)等。
把合适的脉冲电流通过阴道治疗头送到身体里,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调节。它能刺激身体的感觉,让肌肉被动锻炼,变得更有力量,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专属方案。这种方法能让患者直观看到平时感觉不到的生理信号,清楚知道自己盆底的状况,主动参与训练,提升控尿能力,让盆底肌肉恢复弹性和协调性,改善各种盆底问题。
这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符合女性生理结构。用它锻炼盆底肌肉,能增强肌力,改善血液循环,巩固康复效果,还能让松弛的阴道恢复紧致。
简单来说就是有意识地收缩肛门,还分一类肌训练和二类肌训练,在家就能做,方便又实用。
除此之外,还也可以通过中医外治来改善盆底肌。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气海、关元、三阴交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艾灸疗法:艾灸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如神阙、气海、关元等,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盆底肌肉的恢复。艾灸疗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腹部相关穴位和经络,如气海、关元、中极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直接按摩盆底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中药熏洗:利用中药煎煮后的药液,通过熏蒸和洗涤患处,发挥药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穴位贴敷:将中药制成膏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如气海、关元、肾俞等,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可显著提高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1.盆底肌肉松弛:产后女性,30岁以上女性
2.腹直肌分离;
3.各类尿失禁及粪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等;
4.阴道异常: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
5.性功能障碍:性交疼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
6.慢性盆腔疼痛;
7.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
1.异常阴道出血
2.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3.阴道炎、急性盆腔炎
4.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
5.恶性肿瘤患者
6.癫痫患者、痴呆患者
黄金期:产后42天至产后半年
理想期:产后半年至产后1年
有效期:产后1年至产后3年
保健期:产后3年至产后10年
盆底健康,时不我待!盆底康复,
让女人的“第二张脸”更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