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于脑溢血,中医有话对您说!

来源:发布时间:2025-05-07 作者:脑病科 陈美容点击:


关于脑溢血

中医有话说

健康科普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极大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中医称脑溢血为出血性中风,隶属于“中风”“薄厥”“大厥”等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络破血溢于脑脉之外”,患者的体质、情志、饮食以及外邪侵扰等均可成为致病因素。










一、导致脑溢血的病因





内伤积损



年老体衰,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化风内动,气血上逆,直冲犯脑,导致脑络破损而溢血。《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曰:“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此外,房室不节,耗伤肾阴,或思虑劳倦,耗伤心脾,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虚风内动,也可引发脑溢血。


饮食不节



《丹溪心法·中风》曰“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醇酒等食物,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若痰热内盛,则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破裂出血。


情志所伤



 一曰长期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阳暴亢,引动心火,气血上冲于脑,脉络破裂而溢血。

二曰暴怒伤肝,使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清窍,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发为脑溢血。《素问·生气通天论》有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气虚邪中



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肢体不用。因气虚不能行血,血行瘀滞,瘀血阻滞脑络,气血逆乱,也可导致脑溢血。

image.png
脑溢血





二、脑溢血的中医疗法



(一)针灸疗法



1.脑溢血急性期:对于闭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要表现),可选取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劳宫等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放血或毫针泻法,起到开窍启闭、平肝息风的作用。例如,在十二井穴点刺放血,能激发经气,促使气血流通,醒神开窍。

2.脑溢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针对半身不遂,常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位,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言语不利,会选取廉泉、通里、哑门等穴位,以利舌窍、促进言语功能改善。


(二)中药熏洗



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木瓜等。将这些中药碾碎后装入布袋,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20—30分钟。趁热将药袋及药水置于患侧肢体或关节部位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后,用药水浸泡、擦洗患部,每次熏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三)贴敷疗法



选用醒脑开窍、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牛黄、冰片、血竭、水蛭等,研成细末,用适量的醋或姜汁调成糊状后,贴敷于神阙穴、涌泉穴等。神阙穴为人体生命之根蒂,通过药物贴敷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药物贴敷于此,能引火归元,平肝潜阳。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每日1次。


(四)中药灌肠



 对于阳热亢盛、腑气不通,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可用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中药浓煎成100—200毫升,进行保留灌肠,以通腑泻热、荡涤积滞,使邪有出路,减轻腑气不通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五)中药内服



1.脑溢血急性期:闭证分阳闭和阴闭,应辨证施药。属阳闭者,常见突然昏仆、面赤身热等症状,用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以清肝息风、豁痰开窍。若为阴闭,见突然昏仆、面白唇暗等,以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可豁痰息风、辛温开窍。脱证则见突然昏仆、目合口开等,急用参附汤合生脉散,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气虚血瘀证,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等,用补阳还五汤,可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肝肾亏虚证,见半身不遂、腰膝酸软等,以地黄饮子加减,能滋养肝肾。



(六)康复功法



患者处于康复期,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康复功法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八段锦的每组动作都能对身体的不同部位和脏腑起到调节作用,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可拉伸脏腑,促进气血运行。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使身心放松,有助于患者在康复期改善肢体协调性,增强肌肉力量。

image.png
遵循要点





三、脑溢血的健康食谱



急性期



1.鲜藕汁饮:取鲜藕适量,洗净榨汁。每次饮20 - 30毫升,每日2 - 3次。藕有清热凉血作用,适合脑溢血急性期有热象者,可帮助清热止血。

2.绿豆海带汤:绿豆、海带各适量,先将绿豆煮至半熟,再加入海带煮至熟烂。可少量多次服用,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有助于缓解因痰热导致的相关症状。


恢复期



1.黄芪粥:黄芪30克,粳米100克。先将黄芪煎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煮粥。有益气健脾、升阳固表之效,适合气虚血瘀型患者,可帮助促进气血运行,利于康复。

2.枸杞桑椹饮:枸杞子、桑椹各15克,加水煎煮后取汁饮用。能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可改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

3.桃仁粥:桃仁10克,粳米100克。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与粳米同煮为粥。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脑溢血恢复期淤血阻滞者有一定帮助,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麻木等症状。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脑溢血治疗及脑健康相关的知识,欢迎咨询百色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科室简介






脑病科是百色市中医医院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的脑病专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及眩晕、头痛、痴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帕金森病、继发性癫痫、面瘫、带状疱疹、脑囊虫病、重症肌无力等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积极开展和探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急性期康复治疗及中医特色治疗有独特经验,尤其擅长眩晕、头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痴呆等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目前,科室开放病床25张,有医护人员20人。可全天候开展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正常开展头颅CT、头颅磁共振(MRI)、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等专科检查,拥有呼吸机、除颤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空气波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等设备,可开展火龙罐、针灸、中药烫疗、艾灸、拔罐、雷火灸、刮痧、脐灸、长蛇灸、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




一、科室业务


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及眩晕、头痛、痴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帕金森病、继发性癫痫、面瘫、带状疱疹、脑囊虫病、重症肌无力等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急性期康复治疗。




二、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烫熨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足浴疗法


火龙罐


放血疗法


雷火灸疗法


长蛇灸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


浮针法


皮内针


中药热奄包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三、科室特色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气压治疗、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四、专家介绍



1.吴德超   脑病科主任、主治医师,现任百色市卒中协会中医分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卒中协会常务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脑病专委会委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脑病科工作14年,主持科研项目一项,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焦虑、抑郁、癔症、眩晕、头痛、癫痫、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脊髓炎、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


2.陆彩艳  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护理联盟常务理事,中华护理学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七届中医专科护士,广西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百色市卒中学会护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篇,实用型专利4项,主持及参与市级课题立项2项。从事精神病专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工作共23年,熟练掌握各种精神病护理,内外科常见疾病、疑难病例的中医特色护理,尤其擅长脐灸、火龙罐、耳穴压豆等疗法在脑病科疾病的应用。



五、科室理念


与时间赛跑、与健康同行,超越自我极限,传承国粹中医




六、科室地址


1.科室门诊:门诊楼2楼

2.住院病区:住院楼10楼




七、联系方式


1.门诊电话:0776-2996091

2.医生办公室电话:0776-2960962

3.护士站电话:0776-296095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