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月经“失控”如何自救?中医专家带您解锁崩漏冷知识

来源:发布时间:2025-06-24 作者:妇产科 黄玲点击:




女人的一生中大约会经历400次月经,对于阴道出血这件事早就习以为常。但如果碰上异常子宫出血,一定要上心,及时去看医生,别拖延,因为异常子宫出血极有可能是妇科疾病的信号灯。





01
一、哪些情况属于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其实有很多,比如:排卵期出血、服用避孕药后出血、绝经后的出血等等都属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除此之外,我们常说的月经不调也是“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具体表现为:

1.白带出现褐色分泌物


2.没到月经时间,就发现阴道出血;


3.突然月经量变得异常多或异常少;月经周期突然拉长,断断续续淋漓不尽;


4.月经刚结束,过了几天又出血。这些情况有些很容易被发现,而有些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比如白带里有褐色分泌物,其实就是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因为出血量相对较少,在阴道停留的时间久了,就会呈现褐色。


所以,不论是点滴出血还是大量出血,不论是鲜红血液还是分泌物异常,都要及时咨询医生。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给出适合的治疗建议,可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02
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



中医将异常子宫出血归为崩漏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以下因素相关:

1.肾虚证

(1)肾阴虚:月经紊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阴,止血调经。


(2)肾阳虚:月经紊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淡质稀,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2.脾虚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或沉细。

治法:补气升阳,止血调经。


3.血瘀证: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细弦。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91daa6c9c197c67c32a8df230c9a1674.png





03
三、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方案(也适用于术前中西医结合干预)



1.内服中药: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桃红四物汤等。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热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二)中医特色技术



1.艾灸治疗:适用于崩漏证属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

穴位:隐白、大敦、三阴交、关元、血海等。可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2.埋针疗法(皮内针):适用于各种证型。

穴位:以断红穴为主,配穴可选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隐白、太冲等。可疏肝健脾,调血祛瘀。


3.耳穴压豆: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达到调节气血、通经活络的效果。取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肝、肾、神门。






04
四、饮食指导



宜进食高蛋白、富于营养、含铁丰富的食品,忌辛辣燥热和寒凉之品,宜进食补气养血之品。


1.肾虚证:宜滋补肝肾之品,如甲鱼、黑木耳、杜仲等。忌食海鲜、鱼生、辣椒、炸鸡等,多食滋阴类食物,如百合、银耳等,可用藕汁代茶饮。


2.脾虚证:宜补气健脾,益气摄血,如淮山、忌食寒凉生冷之瓜果,如西瓜、苦瓜等。


3.血瘀证:饮食忌寒凉酸辣之品,以免碍血畅行。多饮用活血化瘀之汤水。如益母草鸡蛋汤,三七煲鸡。



05
五、情志调理



1.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2.给予精神安慰,尤其对更年期妇女,消除紧张、忧虑、恐惧等心理。

3.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以多听《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音乐。



05
六、康复指导



1.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损伤心脾。

2.饮食有节,早睡早起。

3.对先天不足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应及早治疗月经不调。

4.做好计划生育,避免房劳多产。

5.注意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女性的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崩漏虽会带来困扰,但只要我们多一份了解,多一分重视,就多一份守护健康的力量。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妇科健康的知识,欢迎咨询百色市中医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