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图片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发布时间:2025-02-02 作者:治未病科 黄彩昉点击: 次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寒冬将尽,早春伊始,万物复苏,遵循自然规律,遵守养生原则,让我们一起养护身体,给一整年的健康开个好头。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后的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冰冻的土地逐渐变得松软。
二候蛰虫始振:第二个五日,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虽然尚未完全醒来,但已经开始伸展身体。
三候鱼陟负冰: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游到水面上,此时水面上还有一些未完全融解的碎冰片,仿佛鱼儿背着冰块一般。
立春节气,阳气升发,天气转暖,白昼时间渐长,夜渐短,作息也应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睡眠最佳时间是晚上11点至早晨6点左右,超过23点睡就伤胆气,严重者易患胆结石、抑郁症等。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早春季节不要着急把棉衣脱掉。冬季转入初春,阳气刚刚升发,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若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寒气易侵袭机体,容易引发疾病。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
立春后,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逐渐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多种疾病发生,居家生活中,要注意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饮食宜辛散,忌酸收。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饮食应少吃酸性食物,宜食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香菜、韭菜、洋葱、菠菜、萝卜、豆芽、香椿等,以促阳气发散。
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心情舒畅有助于疏肝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
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散步、慢跑、踏青、放风筝、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放松运动方式,要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
太冲穴取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揉方法:用双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续点按此穴,以有酸胀感为佳。每边按揉3~5分钟即可,每日1次。
作用:太冲穴具有补虚泻实的双重作用,点按此穴可以激发肝经气血,疏肝利胆,平肝潜阳,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