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5-04-02 作者:脑病科 李林梦点击: 次
你是否经历过突然间的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或者感觉头重脚轻,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眩晕”在作怪!
简单来说,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你感觉自己或周围环境在旋转、移动或倾斜,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些运动。这种感觉可能很轻微,也可能严重到让你无法站立或行走,而这种情况一般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导致的。
眩晕在中医中属于“眩晕”“头眩”等范畴,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中医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多由风、火、痰、虚、瘀引起。中医通常将眩晕辨证分为5个证型:气血两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
要注意的是,眩晕不等于头晕!很多人会把眩晕和头晕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并不相同。头晕表现为头重脚轻,是指在走路、站立、坐着、躺着、运动或在看东西时,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类似于人喝多了酒的感觉,而眩晕则更强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耳朵问题)和中枢性眩晕(脑部问题),前者更为常见但较轻,后者可能危及生命。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中耳炎等;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脑干、小脑梗死、出血、颅内肿瘤、大脑病变等。其他原因:青光眼、贫血、高血压、低血压、精神心理疾病、药物中毒等。
1.保持冷静,避免摔倒:眩晕发作时,尽量保持冷静,坐下或躺下,闭眼减少视觉刺激,避免摔倒受伤。
记录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如转头、起床等)、伴随症状(呕吐、耳鸣等)。
2.避免自行用药:如止晕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3.及时就医:如果眩晕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4.若眩晕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中风或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
(1)突发剧烈头痛
(2)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3)说话含糊、视物重影
(4)意识模糊、失去平衡
(5)持续呕吐、高热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可对应相应方治疗:
1.痰湿中阻型。治疗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法,方药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2.肝阳上亢证。治疗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法,方药可选天麻钩藤饮。
3.气血两虚证。治疗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为法,方药可选归脾汤。
4.痰瘀阻窍证。治疗以活血化痰,通络开窍为法,方药可选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5.肾精不足证。治疗以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为法,方药可选左归丸。
1.针灸治疗
通过辨证虚实证选定不同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疏调头部气机等治疗,从而缓解头晕。实证可以选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为主穴,配合特定穴位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虚证可选用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为主穴,配合特定穴位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2.耳穴压豆
通过在耳朵的特定穴位上使用小颗粒物质如王不留行籽进行压贴,以达到刺激穴位、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症状的目的。对于治疗头晕,常用的穴位有:肾上腺、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3.火龙罐治疗
火龙罐是一种结合了推拿、刮痧、艾灸和罐疗的中医疗法,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疏通经络,有效减轻眩晕的发作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常选用颈部和头部的穴位,比如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等。
4.烫熨治疗
通过将加热的中药包敷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利用中药的药效和热力的物理作用,达到温通经络,调理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头晕。常选颈部穴位。
5.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治疗头晕,通过辨证论治,可选大椎穴、内关、足三里等相关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及阴阳。
6.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治疗头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等缓解头晕。常用穴位:百会穴、风池、太阳、内关清脑、通经活络、安神和调节气血,减轻头晕。
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愤怒。
2.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可食用鱼、瘦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可乐、浓茶、咖啡、奶酪、坚果等可诱发疾病的食物。
3.适当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八段锦、太极拳,调和气血。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减少低头玩手机。
5.穴位保健
百会穴(头顶正中):按揉3-5分钟,提神醒脑。
风池穴(后颈部两侧):按压缓解颈源性头晕。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艾灸或按摩健脾益气。
中药烫熨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足浴疗法
火龙罐
放血疗法
雷火灸疗法
长蛇灸疗法
平衡火罐疗法
浮针法
皮内针
神经肌肉电刺激
1.吴德超 脑病科主任、主治医师,现任百色市卒中协会中医分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卒中协会常务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脑病专委会委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脑病科工作14年,主持科研项目一项,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焦虑、抑郁、癔症、眩晕、头痛、癫痫、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脊髓炎、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
2.陆彩艳 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护理联盟常务理事,中华护理学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七届中医专科护士,广西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百色市卒中学会护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篇,实用型专利4项,主持及参与市级课题立项2项。从事精神病专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工作共23年,熟练掌握各种精神病护理,内外科常见疾病、疑难病例的中医特色护理,尤其擅长脐灸、火龙罐、耳穴压豆等疗法在脑病科疾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