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中医带你认识眩晕!

来源:发布时间:2025-04-02 作者:脑病科 李林梦点击:

你是否经历过突然间的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或者感觉头重脚轻,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眩晕”在作怪!






一、什么是眩晕?





40a373c43d094abd6421d4d961bb0129.jpg

简单来说,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你感觉自己或周围环境在旋转、移动或倾斜,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这些运动。这种感觉可能很轻微,也可能严重到让你无法站立或行走,而这种情况一般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导致的。








二、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3aed7daaefad16c884e887175448fc64.png

眩晕在中医中属于“眩晕”“头眩”等范畴,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中医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多由风、火、痰、虚、瘀引起。中医通常将眩晕辨证分为5个证型:气血两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


要注意的是,眩晕不等于头晕!很多人会把眩晕和头晕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并不相同。头晕表现为头重脚轻,是指在走路、站立、坐着、躺着、运动或在看东西时,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类似于人喝多了酒的感觉,而眩晕则更强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三、引起眩晕的原因





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耳朵问题)和中枢性眩晕(脑部问题),前者更为常见但较轻,后者可能危及生命。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中耳炎等;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脑干、小脑梗死、出血、颅内肿瘤、大脑病变等。其他原因:青光眼、贫血、高血压、低血压、精神心理疾病、药物中毒等。








四、眩晕的应急处理





d0dc77412166e375e7dca26e49ed8c42.jpg

1.保持冷静,避免摔倒:眩晕发作时,尽量保持冷静,坐下或躺下,闭眼减少视觉刺激,避免摔倒受伤。

记录症状:发作时间、诱因(如转头、起床等)、伴随症状(呕吐、耳鸣等)。  


2.避免自行用药:如止晕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3.及时就医:如果眩晕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4.若眩晕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中风或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  

(1)突发剧烈头痛

(2)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3)说话含糊、视物重影

(4)意识模糊、失去平衡

(5)持续呕吐、高热










五、中医如何治疗眩晕






6785532f7f868aef198d3137979de12d.jpg




中药内服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可对应相应方治疗:

1.痰湿中阻型。治疗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法,方药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2.肝阳上亢证。治疗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法,方药可选天麻钩藤饮。


3.气血两虚证。治疗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为法,方药可选归脾汤。


4.痰瘀阻窍证。治疗以活血化痰,通络开窍为法,方药可选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5.肾精不足证。治疗以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为法,方药可选左归丸。

中医外治

1.针灸治疗

通过辨证虚实证选定不同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疏调头部气机等治疗,从而缓解头晕。实证可以选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为主穴,配合特定穴位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虚证可选用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为主穴,配合特定穴位益气养血,补肾益精。


2.耳穴压豆

通过在耳朵的特定穴位上使用小颗粒物质如王不留行籽进行压贴,以达到刺激穴位、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症状的目的。对于治疗头晕,常用的穴位有:肾上腺、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320a53b65eb7080a021a9fe6af29ce20.jpg
ebc63fee171589a66538f2b9d1983c4e.png


3.火龙罐治疗

火龙罐是一种结合了推拿、刮痧、艾灸和罐疗的中医疗法,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疏通经络,有效减轻眩晕的发作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常选用颈部和头部的穴位,比如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等。


4.烫熨治疗

通过将加热的中药包敷于身体的特定部位,利用中药的药效和热力的物理作用,达到温通经络,调理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头晕。常选颈部穴位。


c2dc14d97ca25ce73c60319c486cd5be.png
e48fe67a1fba0d4fb4626c0439997c43.png


5.穴位贴敷治疗

 穴位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治疗头晕,通过辨证论治,可选大椎穴、内关、足三里等相关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及阴阳。   


6.中医推拿治疗

中医推拿治疗头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等缓解头晕。常用穴位:百会穴、风池、太阳、内关清脑、通经活络、安神和调节气血,减轻头晕。









六、日常调理建议






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愤怒。


2.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可食用鱼、瘦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可乐、浓茶、咖啡、奶酪、坚果等可诱发疾病的食物。


3.适当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八段锦、太极拳,调和气血。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减少低头玩手机。


5.穴位保健

百会穴(头顶正中):按揉3-5分钟,提神醒脑。  

风池穴(后颈部两侧):按压缓解颈源性头晕。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艾灸或按摩健脾益气。  





温馨提示

脑部健康无小事,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眩晕治疗或者脑健康的知识,欢迎咨询百色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科室简介






脑病科是百色市中医医院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的脑病专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及眩晕、头痛、痴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帕金森病、继发性癫痫、面瘫、带状疱疹、脑囊虫病、重症肌无力等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积极开展和探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急性期康复治疗及中医特色治疗有独特经验,尤其擅长眩晕、头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痴呆等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目前,科室开放病床25张,有医护人员20人。可全天候开展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正常开展头颅CT、头颅磁共振(MRI)、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等专科检查,拥有呼吸机、除颤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空气波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等设备,可开展火龙罐、针灸、中药烫疗、艾灸、拔罐、雷火灸、刮痧、脐灸、长蛇灸、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治疗。

一、科室业务
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及眩晕、头痛、痴呆、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失眠、帕金森病、继发性癫痫、面瘫、带状疱疹、脑囊虫病、重症肌无力等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急性期康复治疗。


二、中医特色疗法

image.png

中药烫熨治疗


cb4cd29a06b0db4bfb37ccbe70c61ca3.png

穴位贴敷疗法


cfc0953373ea67d235b2a1e778594d37.png

中药足浴疗法


111819818c6c1bd29af9d50b4a8718fb.png

火龙罐


106529b7748357c6996b3e761d1a2860.png

放血疗法


27138147cbc41b619aac8f7f7f73a548.jpg

雷火灸疗法


8d4c14d8194773e6a9bb417d8b1f2497.png

长蛇灸疗法


4f20f9943a82c205bbd7af7a3be2687d.png

平衡火罐疗法


a07c306a20af4aeaf9ef8ec9e55d3a40.png

浮针法


1ca575d7d190fac754a4230867931cd9.png

皮内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三、科室特色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气压治疗、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2df41dca6c54bcbb00b5e4855e4600ff.png

神经肌肉电刺激



四、科室特色产品
中药热奄包是将吴茱萸与粗盐混合恒温箱加热至一定温度敷患处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消食导滞、燥温降逆的作用,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减轻肠胀气及腹痛,适用于中风后腹胀、腹泻、便秘者。



五、专家介绍


fe425f9d649c12b2d77172541241a62b.png

1.吴德超 脑病科主任、主治医师,现任百色市卒中协会中医分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卒中协会常务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脑病专委会委员,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脑病科工作14年,主持科研项目一项,曾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焦虑、抑郁、癔症、眩晕、头痛、癫痫、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脊髓炎、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



37650703f525a0f4455a84a0c362aa52.png

2.陆彩艳  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护理联盟常务理事,中华护理学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七届中医专科护士,广西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百色市卒中学会护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百色市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6篇,实用型专利4项,主持及参与市级课题立项2项。从事精神病专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工作共23年,熟练掌握各种精神病护理,内外科常见疾病、疑难病例的中医特色护理,尤其擅长脐灸、火龙罐、耳穴压豆等疗法在脑病科疾病的应用。


六、科室理念
与时间赛跑、与健康同行,超越自我极限,传承国粹中医

七、科室地址
1.科室门诊:门诊楼2楼
2.住院病区:住院楼10楼


八、联系方式
1.门诊电话:0776-2996091
2.医生办公室电话:0776-2960962
3.护士站电话:0776-296095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