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5-04-07 作者:点击: 次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起到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和藏血,能够调畅全身气机,确保气血运行无阻,稳定情绪,也能调节和储存血液,维持人体机能。《素问·五脏生成》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脏腑中的将军之官,主谋略,协调其他脏器。
同时,肝脏也是脆弱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肝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演化出了“肝病三部曲”。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而“肝病三部曲”则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演变过程,这是肝病发展的三个阶段。
肝脏是一个“哑巴”器官,在发病早期通常无特殊症状。只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才会出现疼痛以及消化道症状等,而到了这个阶段,肝脏的病灶通常已经相当严重,需要认真重视并尽快接受治疗。
(一)情志失调。一是长期情绪抑郁,导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不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引发肝病,如出现胸胁胀痛、抑郁寡欢等症状。二是长期处于愤怒状态。暴怒伤肝,可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导致肝的气血失调,出现头晕、目眩、甚至吐血、昏厥等症状,长期如此也会损伤肝脏。
(二)饮食不节。一是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易生湿热,蕴结于肝胆,影响肝胆的疏泄和胆汁的排泄,可引发黄疸、胁痛等肝病。二是过度饮酒,酒为湿热之品,易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进而引发肝病,如酒精性肝病等。
(三)劳逸失度。长期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使肝脏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肝血亏虚,可出现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影响肝脏功能,而过度安逸、缺乏运动,也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湿浊内生,蕴而化热,熏蒸肝胆,也可能引发肝病。
(四)外感邪气。外感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疏泄失常,可引发黄疸型肝炎等肝病,出现身目发黄、发热、口苦等症状。若是感染疫毒之邪,如乙肝病毒等,可直中肝脏,损伤肝体,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病的发生,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缠绵难愈。
(五)久病体虚
1.其他脏腑疾病长期不愈,可影响到肝脏,如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肝血亏虚;肾虚则精血互生不足,也可引起肝的精血亏虚,进而引发肝病。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治疗肝病应辨证施治,针对肝炎,应化痰祛湿、清热活血,可用消脂护肝方,以白术、荷叶、陈皮、柴胡等煎服;针对肝硬化,应以化瘀散结、破淤行血、滋阴潜阳为主,可选用鳖甲、土鳖虫、黄岑、大黄等;针对肝癌,应在软坚、化痰、活血之余扶正气、祛邪气、散邪毒,可用扶正散结方,以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入药,治疗肿瘤。
1.穴位贴敷。利用药物和穴位刺激进行调理,适用于肝郁脾虚、水湿内停(如腹水、腹胀等)的症结。可取穴位:神阙穴(促进水液代谢,缓解腹胀)、肝俞(疏肝理气)、足三里(健脾和胃)。
2.脐灸疗法。脐灸可温阳健脾、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肝病患者常见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以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脏恢复。同时脐灸的温热刺激可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对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缓解腹部不适症状、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3.中药外敷。借助烫熨的温热之力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根据药物作用,以温阳健脾、滋肝养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止痛、消胀除满,缓解患者不适症状。
饮食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及适量脂肪为原则。禁食辛辣、生冷煎炸、粗糙硬固之品,进食时需细嚼慢咽,高血氨时禁用高蛋白食品,出现腹水时给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限制水的摄入;吐血者,暂禁饮食。
1.肝郁脾虚宜食健脾化湿,疏肝活血之品,如薏苡仁、百合、燕窝、大枣等,食疗方:白梅花粥。
2.气滞血瘀宜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陈皮、丝瓜、大枣、蜂蜜等。食疗方:郁金甘草饮(郁金、绿茶、甘草、蜂蜜)。
3.湿热蕴结宜食清热利湿,疏肝健脾之品,如赤小豆、冬瓜、黄瓜、薏苡仁、百合等。食疗方:赤小豆冬瓜汤(鲤鱼、赤小豆、冬瓜)。
4.肝肾阴虚宜食益气养阴清热之品,如大枣、梨、燕窝等。食疗方:猕猴桃瘦肉汤(猕猴桃、猪瘦肉)。
1.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2.充足睡眠: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利于肝脏修复。
3.保持情绪稳定:压力过大会影响肝功能。
多一点预防,早一点治疗,肝病也没那么可怕,如您想要了解更多肝健康、肝病治疗等内容,欢迎咨询百色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
百色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色专科,是广西脾胃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消化道早癌规范诊疗联盟成员单位、广西门静脉高压症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西中医药管理局肝病质控中心百色分中心。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10名。开放病床25张。
脾胃肝病科由病房、内镜室、毛德文广西名中医工作站、余贤恩专家诊室、脾胃肝病科门诊、乙肝治愈咨询门诊组成。优势病种包括:功能性胃肠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难治性胃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息肉病等)、疑难性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便秘等)、各种慢性肝病及胆胰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难治性腹水、急慢性胰腺炎等。
科室充分运用中医养治理念和特色优势,以“未病先防调体质,既病防变显仁心”为宗旨,结合科室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诊治理念,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缓解慢性乙肝等病毒性肝病的纤维化、肝硬化进展到肝癌的进程。面对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保健人群及热衷于传统医药养生的人群,严格遵循“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个体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适宜性健康干预。
食管及胃肠镜疾病内镜下诊断,内镜下息肉治疗、消化道出血、内痔的内镜治疗技术(药物注射、钛夹止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等)、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治疗胃石症等内镜下治疗技术。依托高清胃肠镜技术开展早癌筛查。
开展中药贴敷、中药烫熨、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艾灸疗法、穴位注射、拔罐、足浴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科室特色技术:五位一体疗法。内服中药+外治疗法(穴位贴敷/艾灸)+内镜微创技术+膏方调理+现代康复支持,专治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功能性腹痛、功能性便秘等。
拥有290电子胃肠镜系统、C1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氩气高频电刀等医疗设施。
文晓涛
脾胃肝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系医院纪委书记,在职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广西中(壮)医优秀临床人才,师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德文教授。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脓肿、重型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脂肪肝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
余贤恩
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脾胃肝病科专家。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柯美云教授及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科李兆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百色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及百色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国际胃肠电学会会员、广西医院协会120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消化分会和广西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的常委和委员。
采用传统医学四诊和调理技术以及现代医学内镜影像和锚定靶点等技术对消化(脾胃肝)病进行“态靶辨治”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反胃、腹痛、便秘、腹泻、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分型)、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息肉、胆石症、肥胖及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及消化肿瘤诊疗具有较高的造诣;结合中医脏腑理论与现代脑-肠轴知识对顽固性呃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难治性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取得较好诊疗效果。
林寒梅
脾胃肝病科主任,主治医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脾胃、肠道疾病及中医药联合中医外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温阳扶正脾胃相济,医患同舟肝胆相照。
科室门诊:门诊楼二楼脾胃肝病科、内镜室、余贤恩专家诊室
住院病区:住院楼10楼
门诊电话:0776—2996105
余贤恩专家诊室:0776—2965526
内窥镜室:0776—2996106
医师办公室电话:0776—2960926
护士站电话:0776—296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