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2来源:编辑:浏览: 次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痿(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本病以疼痛、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
1.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变得脆弱,轻微外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都可能导致骨折,如髋部骨折、脊柱骨折、腕部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2.疼痛
骨质疏松可引起全身骨骼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疼痛程度可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休息。
3.身体形态改变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使患者身高变矮、脊柱后凸畸形,呈现出“驼背”的外观,严重影响外形美观。
4.活动能力下降
由于骨折风险增加和疼痛等原因,患者活动受限,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顾,增加家庭负担。
5.心理影响
长期遭受骨质疏松带来的疼痛和身体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证候要点:
1.肝肾阴虚证:膝部酸痛,膝软无力,下肢抽筋,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女子经少经绝,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2.脾肾阳虚证:腰背冷痛,酸软乏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或小便不利,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泄不止,五更泄泻;或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或胖,苔白或滑,脉沉细弱或沉弦迟。
3.肾虚血瘀证:腰背及周身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外伤或久病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
脏腑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与肾的关系: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肾精亏虚的表现,如腰膝酸软、乏力等。
与肝的关系: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脉得以滋养。肝失疏泄可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导致骨骼失养,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与脾的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无法濡养骨骼,易引发骨质疏松。
与肺的关系:肺主气,调节一身之气的运行。肺气虚弱可导致气机不畅,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预防骨质疏松的中医指导
饮食调理:
1.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填精壮骨的食品,如银耳、猪肝、糯米、枸杞子、芝麻、板栗等滋阴之品;忌食葱、姜、蒜、椒等辛味、燥烈食物。推荐食疗方:枸杞芝麻糊、银耳雪梨粳米粥等。
2.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强筋壮骨的食品,如羊肉、鹿肾、核桃、韭菜等补阳之品,忌食生冷、寒凉之物。推荐食疗方:艾叶炖母鸡、生姜羊肉汤、附子粥等。
3.肾虚血瘀证:宜食补肾活血,化瘀止痛的食品,如猪肾、山楂、韭菜、枸杞子、芡实等。推荐食疗方:山楂芡实粥、韭菜炒猪肾等。
运动养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等。
情志调节:聆听舒缓的音乐,抒发情感,排解悲观情绪,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以补肝肾为法,方拟“骨质疏松汤”,具体用药如下:
淫羊藿(盟国羊)15克,熟地黄15克,鹿角霜,10克骨碎补(兴盆)10克,肉苁蓉10克,醋龟甲(不奎)15克,黄芪15克,牡蛎(甲虽)30克,鹿衔草15克,鸡血藤(勾勒给)10克,当归10克,盐杜仲(棵杜仲) 10克,三七粉(棵点镇)10克,陈皮(能柑) 10克,山药(扪岜)10克,鹿角胶10克,烊化炒莱菔子10克。
中医外治:中药外敷、中药塌渍、中药熏洗、中药硬膏贴敷等治疗。
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防寒保暖,预防因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注意日常生活的行、坐、立、卧等姿势,防止跌倒,最大限度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
3.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腰背部和下肢关节,必要时佩戴腰围、护膝。楼梯、过道、卫生间的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干燥。房间、过道、楼道、厕所应安装适合老年人用的扶手。请勿穿拖鞋,慎防跌倒。
4.积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最好每天坚持有规律的室外体育锻炼,例如走路、慢跑,太极拳及有氧运动等。每日2次,每次大约30分钟。
5.骨质疏松症为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服药及饮食调护,应增加食用含钙、磷及其他骨代谢必需物质的食物及钙剂的摄入。
6.正确健康的“晒太阳”方式,每天“晒太阳”不应少于1小时。上午8时至10时,下午3时至4时为最佳日晒时间,晒太阳时要避免在阳光下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