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0来源:编辑:浏览: 次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世界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
中医称帕金森病为“颤证”、“颤振”、“内风”、“痉病”等。病因主要包括肾气不足、肾精亏耗,饥劳伤气,心血不足或心气虚弱,痰饮水湿为患。中医有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震颤多因年老体弱,肾、肝、脾、心四脏不调,肝气太过而致筋脉约束失司所致。
1帕金森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一、运动状态
抖:肢体或头部静止性震颤,典型有“搓丸样”的手抖动。
僵:肌强直,面具脸,表情减少,躯干、肢体肌肉僵硬。
慢:行动迟缓,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
倒:姿势步态异常,起步慢,小碎步,步态慌张,易跌倒。
二、非运动状态
抑郁、焦虑:近半数患者抑郁,常伴焦虑、淡漠、疲劳。
认知障碍:部分患者逐渐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以及幻觉、妄想及冲动控制障碍。
便秘:长期存在的解大便困难,甚至需要通便药物帮助。
睡眠障碍:夜间频繁讲梦话,甚至拳打脚踢、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嗅觉减退:原来能闻出的味道无法辨认,甚至感觉不到气味。
有以上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治愈但可治疗的疾病,治疗目标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
1.中医治疗
(1)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临床多应用补肾、益气、养血的药物治疗本虚;以活血、化痰、息风、通络的药物治疗。
同时,若患者合并焦虑、抑郁、便秘等非运动症状,可在方中加用疏肝理气、润肠通便的中药。
(2)针灸治疗。《黄帝内经》云:“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脉皆上行于头”。奇经八脉中多脉与头部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头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多重视头部选穴,注重祛肝风、补气血、养筋脉,善用上下配穴法。选百会穴、头维穴、四神聪穴采取平补平泻手法,大肠腧、环跳、委中采取提插捻转补法,承山、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合谷-风池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等,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3)雷火灸。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的药物熏灸,通过药艾条熏灸对应穴位,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和补益肝肾的效果。取中脘穴、关元穴、神阙穴、水分穴、梁门穴,每次雷火灸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
(4)火龙罐。中医讲“血遇热则行,经遇热则通,寒遇热则温,湿遇热则散,风遇热则出,火遇热则解,痰遇热则化,虚遇热则壮”,火龙罐集合推拿、刮痧、艾灸、按摩、烫熨、点穴功能于一体,在刮痧时辅以艾灸,可使毛孔张开,祛除邪气,补充正气,达到改善帕金森病太阳经寒水引起的背部僵硬、疼痛的效果。
(5)穴位贴敷治疗。帕金森患者便秘是因脾肾阳气不足,无力推动大便下行,才会出现排便困难,状如羊粪的情况。治疗宜以温补脾肾、滋阴补气、增液润燥、润肠通便为原则,把药物研成细粉加姜汁、蜂蜜、醋等做成药贴敷于腧穴处,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经络,导入脏腑,激发全身的精气,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便秘复发率。取穴:神阙、关元俞、支沟、足三里、大肠腧、天枢及上巨虚穴。
同时,帕金森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白天过度疲劳、嗜睡症、睡眠呼吸暂停、噩梦、异态睡眠等。此时病位在心,应侧重于安养心神,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改善睡眠之功。取穴:内关、神门、大陵、三阴交。
2.西医治疗
主要是药物治疗、功能训练为先,通常服药4~5年后,药物就不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此时可以考虑手术,手术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虽无法根治,术后仍需应用药物,但可相应减少剂量。
3.运动疗法
可以选练太极拳、八段锦等,能减轻肢体僵硬程度、改善肢体灵活度、提高平衡功能,对调理身体、调节心理状态及情绪有明显的效果。
3帕金森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患者应注意规律复诊,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自行减停药。
(2)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适当食用蛋白质类,多喝水。在起居方面,应保证充足睡眠,同时配合康复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量,平时也要注意防止摔倒等。
(3)鼓励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克服负面情绪。
(4)患者和家属都要正确面对和认识疾病,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态,积极全面配合治疗。家属要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增强治疗的自信心。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往往比较轻,如动作迟缓、肢体僵硬、颤抖等,容易被误以为是老年人的正常老化现象或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因此,大家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一旦有症状表现,尽早到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