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5来源:编辑:浏览: 次
处暑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味着暑气渐退,秋意升起。大自然从阳盛转变为阴盛,人体亦是如此,因此秋季养生主要以养收为主。
处暑处暑之际,昼夜温差较大,暑热渐退,秋燥之气主令,中医认为热易伤阴,燥易伤肺,因此,对于夏秋之交的冷热交替人体会有诸多不适,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如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口鼻干燥、大便干结、感冒等症状,这个时节需多加注意。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宜早睡早起
古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建议早睡早起,早睡有助于收敛阴津,早起则有助于顺畅阳气。一般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较宜。此外,中午要适当的午睡,利于保养精气;还要忌熬夜伤身,熬夜易加重秋乏,降低人体免疫力。
宜逐渐添衣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气候稍稍凉爽,仍处于夏秋交替的阶段,不宜添衣过快。然而“秋冻”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可适当“秋冻”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对于年老体弱及患一些慢性病的人群,切忌盲目“秋冻”,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注意御寒保暖,以免引发身体不适或加重病情。
宜养阴润肺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应肺,肺喜润恶燥,此时滋阴润燥十分关键。处暑,暑、湿、热结合在一起,人体很容易生病,这个时候吃东西很重要,吃错容易燥气伤肺,饮食上少吃热性食物,多吃养阴润肺之物,如秋梨、银耳、石榴、莲藕、百合、麦冬、南瓜等。
宜修身养性
古语云:“秋风秋雨秋煞人。”秋季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低落。夏季易燥,秋季易伤感,尽量避免极端的情绪,尽可能排除内心的杂念,此时可选择与好友外出游玩,或者在家看书听歌、练习书法等,以平缓心境,保持愉快的心情。
宜适当锻炼
处暑后,天气转凉,此时运动甚佳,像办公室的久坐一族,可以出去多走走,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爬山、散步、慢跑、打球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提神醒脑,缓解秋乏。但是秋季宜收,运动一定要适度,过度锻炼,会增加身体的损耗,不利于身体健康。
食疗养生
沙参百合老鸭汤
材料: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老鸭肉500克,陈皮5克,生姜2片。
做法:以上食材洗净后,一同入锅煲,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润燥。适合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之人。
穴位养生
1太阳穴
取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按揉方法:手指合拢,指尖轻轻按摩,局部微微感觉酸胀即可,每日一次,每次3~5分钟。
作用: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缓解秋乏、止痛明目等。
2迎香穴
取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按揉方法:双手拇指指腹揉摩迎香穴,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按揉3~5分钟。
作用:疏经通络、通利鼻窍、预防感冒、缓解鼻炎等。
3天枢穴
取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按揉方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天枢穴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按揉,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
作用:理气止痛、润肠通便、缓解腹胀便秘、促进胃肠蠕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