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中医医院(三级中医医院)

·百色市民族医药研究所

·百色市民族医医院

健康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中医养生

处暑话食疗

发布时间:2020-08-24来源:百色市中医医院编辑:浏览:

分享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入秋的第二个节气,这时的三伏天气已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节气,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不是气温高低变化的节气,而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人们都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降雨。而南方昼夜温差日渐明显,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所谓冷热变化不适应,容易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疾病。因此,此时需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少食寒凉食物,以保养肺脾。


微信图片_20200824082054.jpg


处暑,意味着暑气的结束,炎热的气候已接近尾声,但气温并未真正下降,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处暑时节,早晚温度低,白天气温高。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征为干燥,天气少雨,空气中湿度小,具有中医“温燥”特征。人们往往出现皮肤紧绷,甚则起皮脱屑,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大便干结。

 

因此,处暑饮食养生应以润肺健脾,养阴润燥为原则。


 

微信图片_20200824082101.jpg


另外,人们在经历酷暑及“秋老虎”的肆虐后,人体多比较虚乏,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即是此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可滥补。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等。因为由于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就有可能使肺的阴津被燥气所伤。


百色地区民间素有农历7月吃鸭子的习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款关于鸭子的食疗方:

青鸭煮汤羹


【原料】

青头鸭一只,青萝卜500g,陈皮少许,生姜两片。

 

【做法与用法】

青头鸭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在滚水内焯去血污,冲洗干净,切块不切块均可。青萝卜去皮,洗净,切厚片。陈皮浸软,去络,洗净,切丝。待汤锅的水烧开后,放入所有用料,慢火炖约二小时,调味后即可。直接食用,食肉喝汤。

  

微信图片_20200824082107.jpg


【药膳方解】

金秋时节,鸭子最为肥嫩,此时也是食鸭的最佳时日。鸭子味甘性凉,入肺、脾等经,有养阴益气、补肺益脾、清热利水的作用。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说:“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清代医学家郭佩兰《本草汇》说:“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方中以青头鸭为主,合入健脾消食、理气化痰的青萝卜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组成。三者共煮为汤美,滋而不腻,味道鲜美,既能滋阴补虚,又能利水消肿,适用于处暑前后乃至整个秋季的调养。另外,亦适用于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后期低热不退以及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的辅助治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