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08来源:百色市中医医院编辑:浏览: 次
清晰地记得两年前那个硕果累累的初秋,当我们把共同主编的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壮医药》送给杨顺发老先生雅正的时候,他老人家抚卷感怀,意味深长地说:“我为之努力探索了几十年的百色壮医药有了真正的成果,我看到了百色民族医药未来发展的希望……”并欣然给我们谋划了百色壮医药事业的发展蓝图。
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当又一个秋天如约而至,倍受我们尊重,平素耳聪目明、身板硬朗的杨老竟在一夜之间溘然长逝。一年来,不知有多少次,杨老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的思绪中,我曾多少次想提笔祭奠我们的怀念,又恐平淡的笔触承载不起我们对老人的思念之情,承载不起老人对我们的一片深情和期冀。时至今日,当悲思逐步让位于怀念,我决定写点文字以聊表感恩和怀念之情。
记得1991年我刚从医学院校毕业,便在友人的引见下认识了杨老先生,他那时已退休下来,但每天仍坚持到民族医药研究所门诊部用“简、便、廉、验”的壮医药为群众诊治疾病。他常讲:“一个好医生,要有好的医德,要积德行善,要用最好又最省钱的方法给病人治好病。”“行医是苦行当,医生苦尽则病人甘来!”转眼间二十年过去,我是在杨老的谆谆教诲中学习成长,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业内专家,并接受组织任命到百色市中医医院任职。在百色市民族医药研究所及医院壮医学科建设关键时期,我想到了杨老先生,希望以组织的方式返聘杨老回院工作,开展壮医师承教育和科研工作,当我们怀着忐忑心情登门拜访,提出希望时,想不到八十高龄的杨老爽快地答应了。这与杨老一生矢志追求的经历分不开,从医为民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追溯杨老一生的从医经历,可谓风雨沧桑。1931年民国出生的他,少年时期就钟爱民间医药。1950年参加卫生队,当过卫生员、护理员。剿匪期间,参加战地伤员包扎及护理。1951年转到医校学习,1952年毕业分配到边疆工作。1954年始先后担任那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长达三十年之久,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区、地区、县劳模或先进工作者。1979年参加自卫反击战,在前线负责抢救伤员并立三等功。在县医院工作期间,除担任院长的行政工作外,擅长外科主刀,做过颅脑外科手术、肺叶切除、胃大部分切除、肠切除、脾切除、子宫全切除、截肢、取弹片、弹头等各种手术,同时擅长用民间中草药治疗各科疾病。1985年调到百色工作,担任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发动群众,收集民间单方、验方3000多条,口诀2000多首,将口传心授的壮医药资料进行发掘、整理,主编《壮医药知识汇编》、《壮医学简编》两本教材。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教育事业,在任所长期间先后培训壮医人才6000余人,这些人才成为广大基层民众健康的守望者和守护神。开展民族医临床验证工作,对壮医的诊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项目《民族医药发掘、搜集、整理及应用》荣获1989年度百色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至1991年七年间,用壮医治疗5万余人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991年退休后,继续从事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工作,每年诊治约3000多人次,让群众少花钱、治好病,很受群众欢迎,病友遍及广西、云南、贵州各地,最远的来自新疆。2010年返聘后,虽八十高龄,仍坚持每周坐公交车从市内到医院出专家门诊一天,带徒侍诊,治病救人。1994年至2001年在云南民族医药学院从事壮医教学,先后为60多个班讲授壮医课程,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市,27个民族,3000余人。1995年主编《壮族医药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云南民族医药学院壮医学专科教材,是国内较早出版的壮医书籍。还编写《壮医方剂学》作为广西中医学院壮医学本科试用教材。从1986年以来,杨老一直把在百色卫校的药圃办下来,并于近年在澄碧湖附近开发30亩的药园,引种栽培壮药标本200多种,为临床应用、壮医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方便……杨老成为百色市民族医药(壮医药)研究的一代宗师,他以艰辛的跋涉和不懈的奋斗为百色壮医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追寻着前辈的足迹,遵循着老人的教诲。我们秉承师道,在百色市中医医院建立了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壮医学科,并已通过评审验收;出版了广西地市级中医医院首部民族医药专著《实用壮医药》,并荣获中国西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主持开展的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桂西地区壮医药发掘整理及推广应用研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和百色市科技进步奖;几年来壮医科骨干多次受聘到各县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乡村医生培训班学员授课,受训学员500多人次;继续在百色卫校给20个班1000多学生讲授壮医药课程;跟师学习的三个弟子杨文进、游潞、陈鹏等,继承了杨老的学术经验、技术专长和科学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民诊疗疾病,百色市壮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面对百色市中医医院在民族医药(壮医药)工作方面的发展,杨老兴奋异常,他每年都写出一年工作计划并与我们共同付诸实施,还从壮医药发掘、壮医师承教育、壮医著作编撰、壮医药临床验证等方面谋划了百色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他说:“我已经老了,百色的壮医药事业就靠你们了,壮医药要在传承中发展,不传承就没有根,不发展就被淘汰。”“一个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但团队和事业却是永不断续的!”我们读懂了一名历经风霜的老壮医的追求和希冀。
2011年6月《实用壮医药》著作定稿会及2012年4月《桂西地区壮医药发掘整理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鉴定会在南宁召开,我们实不敢奢望耄耋之年的杨老出席会议。但是,出人意料地,杨老每次都是兴趣勃勃地和我们一同前往南宁参加会议,认真倾听每一位专家的发言,并和我们就著作和课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壮医理论广博,实践经验丰富,而又谦虚纳言,不以老大自居,让大家肃然起敬。景仰之余,我们深深地被杨老对壮医药事业的钟爱和关心所打动。
作为百色民族医药专业领域的元老,杨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每年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尊重病人,爱护病人;他坚持壮医药教育,在云南昆明、广南,在百色各地办班培训民族医药人才;他顶烈日,沐夏雨进山入谷采集壮药样本,建设药圃药园;他每年参加靖西端午药市,现场带徒教学、引种栽培壮药……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高山仰止,我的脑海里满是他执着而忙碌的身影。
抚卷长思,斯人已逝。虽然杨老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但他对壮医药事业的执着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医为民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百中医人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百色市的发展而努力工作。(覃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