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错位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按照要求,有的药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每隔8小时1次。可是病人往往在就餐时服用,这样就导致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二)药量过大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
2024-08-02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炎热的夏天一到,藿香正气水就成了人们的解暑特效药。但有时服用过后,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这是为什么呢?藿香正气水到底可以不可以预防和治疗中暑呢?一、什么是中暑?从中医角度来说,中暑分为:中暑(阳暑)和中热(阴暑)。而人...
2024-07-28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大暑时节,人体顺应天地之暑气炎热,体内的阳气也最为鼎盛,因此大暑被认为是一年之中最不可错过的养生最佳时期。在此炎炎夏日,该如何安然度过暑伏天气?一、生活起居起居上,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晚睡早...
2024-07-23今日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天气最热,湿气最重,上蒸下煮,养生防护更是不可掉以轻心,若能细心调养,养护阳气,则可增强体质,实现冬病夏治。这个时期调养当以解暑祛湿,敛阳固表为重点。黄芪粥[原料]黄芪30克,大米50〜100克(一人量,可按人数加倍)。[制作]把黄...
2024-07-22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过后便是大暑,民间有着“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此时天气闷热,人体出汗多,容易疲惫,心情烦躁等,所以小暑时节一定要注意身心养护。1.小暑物候·一候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小暑一到,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
2024-07-05夏季,阳气最盛,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温和湿热,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所以夏季要注意养心。另外,因为阳气活跃,皮肤腠理大开,阳气浮于身体表面,身体的内脏脏腑相对虚寒,而湿邪最易困住脾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空调过低、进食冷饮以及寒凉水果等,也会导致脾胃受损,因此,会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那么,此时该如何顺势养...
2024-07-01“寒有三九,热有三伏”。三伏是冬病夏治、养阳驱寒的好时节,此时自然界阳盛达到极点,人体阳气外浮而体内阳气亏虚,故宜养内虚的阳气。以温热养阳之法治疗,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及温热药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以阳克寒,驱除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2024-06-20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此时万物生长繁茂到极点,暑热天气正式到来,阳气盛极于外,阴气初生于内,阳极阴生。因此,夏至养生在清热消暑的同时也要顾护阳气,以适应中医学“春夏养阳”之理念。01/起居调养——适当休息,注意避暑《黄帝内经》曰:“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夏至时节,暑热之邪对人体损伤极大。高温环...
2024-06-20“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雄黄;划起龙船庆吉祥。”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佩戴香囊、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习俗,不仅是我们对祖先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时节里,天气炎热,降水增多,高温湿热让人体气血运行旺盛,毛孔张开,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外邪侵扰而滋生疾病。因此,端...
2024-06-07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收获与播种的交点,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故也称之为“忙种”。芒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一“收”一“种”,道出了芒种节气的内涵,也诠释了人生的真谛。芒种的到来,标志仲夏将至。在此养生好时节,希望大家忙而不茫,懂得该如何顺应节气养护好自己的身体。起居上适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致病夏季晚...
2024-06-04